•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成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當骨質密度減少,骨骼結構就會變得脆弱,因而容易導致骨折,帶來痛楚及引發其他併發症(如骨折駝背等問題)。根據全球的統計,在50歲以上的人士當中,每三個女性就有一個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而男性則每五個就有一個。

骨質疏鬆的成因

要了解骨質疏鬆的成因,就先要知道骨骼的運作方法。骨骼是一個動態的器官,並會不斷由新的組織取代舊有的組織。在三十歲後,製造骨組織的速度會開始減慢,令流失的速度比製造的快,引致骨骼脆弱。

女性成因

對建立健康的骨骼來說,雌激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踏入更年期後,因為雌激素減少,女性的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女性有以下問題,更會增加患有骨質疏鬆的風險:

  • 在45歲前提早進入更年期
  • 在45歲前曾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特別是曾切除兩個卵巢
  • 因過度運動或節食,而超過六個月沒有月經

男性成因

大部分的情況下,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的原因都是不明的。但部分情況下,這與睪固酮(睪丸酮)有關。當睪固酮水平低下時,或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如果男性有以下問題,更會增加患有骨質疏鬆的風險:

  • 服用某種藥物,例如類固醇
  • 酗酒
  • 性腺機能減退(睪固酮過低的疾病)

其他成因

骨質疏鬆的症狀

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症沒有任何病徵。若感到痛楚,多數都是因骨折所致。患者或因輕微碰撞或跌倒,導致股骨骨折。即使沒有任何碰撞,脊椎骨也會逐漸塌陷,令背部彎曲,並出現駝背問題。情況嚴重的話或會構成脊椎側彎及關節變形等問題。

骨質疏鬆的診斷方法

現在有三款常見的骨質疏鬆檢查方法,分別為:

  • 骨質密度檢查(BMD)
  • 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EXA)
  • 腳踝超聲波儀器(QuantitativeUltrasound QUS)

腳踝超聲波儀器檢查只可初步檢驗骨質密度。要知道是否確診,患者需要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在決定進行治療時,醫生需要考慮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風險及過往的受傷病史,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以下為世界衛生組織的骨質密度指標:

骨質密度T值 標準
高於-1 正常
-1 至-2.5 骨質密度偏低
低於 -2.5 骨質疏鬆

 

此外,女性亦可使用「​骨質疏鬆風險評估工具」 (OSTA) ,初步了解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骨質疏鬆的治療方法

視乎不同病例,醫生會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法。常見的藥物治療方法如下:

  • 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副甲狀腺素能夠刺激身體製造新的骨質,強化骨質密度。患者需每天進行皮下注射。
  • 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s):雙磷酸鹽為主要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可以控制骨質分解的速度。這適用於因停經及長期服用類固醇,而引致骨質疏鬆的人士。視乎藥物的種類及服用或注射方法,患者或需每日、每週、每月或每年進行藥物或注射治療。
  • RANKL單株抗體(Denosumab):RANKL單株抗體透過抑制破骨代謝活動進行治療,患者需每半年接受注射。

骨質疏鬆的預防方法

要預防骨質疏鬆,有以下方法:

  • 補充足夠的鈣質:50歲以上的人士每天需攝取1,200 mg 的淨鈣質,以保持骨骼健康及強健。要確保攝取足夠的淨鈣質,你可以進食含有豐富鈣質的食物,包括奶製品(鮮奶、芝士及乳酪)、可連骨或連殼食用的海產(蝦米及沙甸魚等)及蔬菜(西蘭花及菜心等)。
  • 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維他命D 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身體吸收鈣質,50歲以上的人士需保持每天攝取800-1000 I.U. 的維他命D。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做戶外活動,攝取足夠的陽光。但亦需避免長期暴露在太陽底下,以免曬傷。
  • 多做負重運動:走路、慢跑、跳繩及跳舞等運動都有助加強骨骼健康。理想的話,最好每星期做三次運動,每次為時30-60分鐘。
  • 戒煙酒:有研究顯示,吸煙及酗酒會引致骨質疏鬆。

領康醫療的建議

骨質疏鬆被形容為「無聲之症」。因此,一旦達到四十五歲,我們建議你進行定期的檢查。如有任何疑問,請與你的家庭醫生聯絡,或到我們的體康診所預約,向醫生諮詢或進行檢查。

立即預約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聖德肋撒醫院. (n.d.). 認識骨質疏鬆症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h.org.hk/upload/services/original/705520100819113612.pdf

NHS. (2017). Osteoporos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osteoporosis/causes/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