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香港常見風濕科病症之一,和自身免疫系統有關,即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健康細胞,導致身體某部份發炎。這種炎症主要影響關節,有時會同時影響多處關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內壁會發炎,損害關節組織。 這種關節組織損傷會導致長期或慢性疼痛、關節變形,甚至引肺部、心臟問題。

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

目前仍未有研究可確認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但以下因素會增加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

  • 年紀:隨年紀增長,患病的風險便會增加,發病率最高的是 60 多歲的人士。
  • 性別:通常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高兩三倍
  • 基因/先天特質:天生具有HLA(人類白細胞抗原)II 類基因的人更容易患上,甚至令病情惡化。 當具有這些基因的人長時間暴露於二手煙等環境因素或身形肥胖時,患病的風險可能最高。
  • 有吸煙習慣:多個研究指出吸煙令人更容易患上,甚至令病情惡化
  • 曾否生育:未曾生育的女性有更高風險
  • 童年生活環境: 例如童年長時間暴露於二手煙中家庭經濟環境,都會令兒童長大後更容易患上
  • 痴肥:越超重的人,越容易患上

幸好,曾哺乳的婦女有較少機會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併發症

在患病初期,患者的關節未必出現紅腫,但會變得繃緊和出現痛楚。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便有機會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 關節持續疼痛、繃緊、腫脹或僵硬六星期或以上
  • 早上四肢僵硬30分鐘或以上
  • 超過一處關節,如小關節(如手腕、四肢特定關節)一般會先受影響
  • 身體兩邊同一處關節都會同時受影響

不少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感到非常疲倦,甚至會發低燒。這些類風濕關節炎症狀可能時有時無。

其他健康影響

眼睛:乾澀、疼痛、發炎、發紅、對光敏感和視力障礙

口部:乾燥和牙齦發炎、易受刺激或感染

皮膚:類風濕結節 – 皮下骨骼區域形成小腫塊

肺部:炎症和疤痕可導致呼吸急促和肺部疾病

血管:血管發炎可導致神經、皮膚和其他器官受損

血液:紅血球數量低於正常值

心臟:炎症會損害心肌和周圍區域

關節痛也會使運動變得困難,導致體重增加。 超重可能會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更容易患上高膽固醇、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方法

風濕專科醫生將會了解病歷、身體檢查和化驗檢查做出正確診斷。

了解病歷

醫生會詢問患者有沒有相關症狀(關節疼痛、繃緊、腫脹或難以活動)、症狀何時出現、症狀是否時有時無、嚴重程度、患者舒緩或惡化症狀的行為,以及家人曾否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身體檢查

醫生會檢查患者關節的繃緊程度、有否腫脹、發熱和疼痛和活動幅度,皮下是否出現腫塊或發低燒。

血液化驗

檢查患者有否出現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的炎症和血液內是否含有血液蛋白(抗體)。紅血球沉降率 (ESR) 和 C反應蛋白 (CRP)水平是炎症指標。兩者水平偏高,加上其他與類風濕關節炎有關的症狀,便可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而類風濕因子 (RF) 是一種在大約 80% 的患者中(最終)發現的抗體。 在 60% 到 70% 的患者中發現了抗環瓜氨酸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 抗體。 然而,它們也存在於非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體內。

造影

類風濕關節炎可侵蝕關節內的骨胳末端。X光、超聲波,或磁力共振 (MRI) 掃描可找出這些情況。如在第一次造影後沒有發現的話,有可能患者仍在患病初期。而造影也可助醫生了解療程效果如何。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雖然類風濕關節炎並沒有根治方法,但及早治療和處理(包括藥物、改變生活習慣、支援治療和手術)可減低關節損傷和減低病徵的影響。在藥物治療上,根據香港風濕病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口服藥物的選擇包括︰

  • 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s)
  • COX-2抑制劑 (COX-2 inhibitors)
  • 類固醇 (Steroids)
  • 改善病情抗風濕藥 (DMARDs)

除此以外,近年「生物製劑」亦被廣泛應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上;第一線治療藥物主要為抗腫瘤壞死細胞(anti-TNFα) 抗體,例如「戈利木單抗」、「依那西普」、「因福利美」及「阿達木單抗」等。它主要針對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有效地控制發炎的過程,減輕病情,能阻止關節侵蝕及破壞。現時,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使用生物製劑作單一治療或合併氨甲喋呤作合併治療,已愈為普遍。生物製劑的使用形式。不同類型生物製劑所需注射的頻密程度各有分別。生物製劑副作用較微,且大部份藥物均不需定期驗血,但患者需注意注射點反應及會增加感染機會。

領康醫療建議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配合物理治療改善體能和肌力,並使關節更加靈活。職業治療亦會為患者提供培訓和建議,幫助患者在家中和工作期間保護關節。如病情已令關節受損,患者便需要手術來協助恢復使用關節的能力。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作出適當的處方,患者亦應與醫生討論及計劃最適合治療方案。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Arthritis Foundation. (N/A). Rheumatoid Arthritis: Causes, Symptoms, Treatments and Mor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rthritis.org/diseases/rheumatoid-arthritis

NHS. (August 2019). Rheumatoid arthrit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rheumatoid-arthritis/

CDC. (July 2020). Arthritis >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arthritis/basics/rheumatoid-arthritis.html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

最新的健康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