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香港下一步會怎樣防疫? Omicron 會否改變公共衛生政策?

歐德維醫生撰寫 New call-to-action

我已有一段時間確信保持零確診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策略。 無可否認,這是疫情初期時最適合採取的策略。以下圖表展示有否採取「零確診」的地區之間的死亡率有明顯分別。香港在控制疫情方面表現出色。雖然市民對公共衞生措施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這些措施目前帶來的效益。在過去2年,1個美國、英國或歐盟的居民因感染而死亡的機率, 比香港居民高超過70倍。整體來說,相比世界各地,香港都逃過需要封城的命運。雖然檢疫隔離、停課和強制戴口罩令市民不知所措,但是所有公共衞生政策都是權衡居民和經濟面對疫情的成本,以及公共衞生政策為居民帶來的成本。

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累積數字

疫症初期時採取零確診這策略無疑是成功的,但是,「零確診」一直都是用作爭取時間的策略,藉此讓更多市民透過接種疫苗提高整體免疫水平。隨著來自南美、英國、歐盟和最近美國的數據[1] 越來越多,反映雖然Omicron出現後死亡和重症個案暴增,但是和之前的變種病毒相比,情況已有改善。這些國家的居民全部都透過接種疫苗或感染病毒,達到高整體免疫水平。 由此可見,Omicron 在免疫水平較低的地區影響最大。在這方面,星加坡和澳洲所汲取的教訓便很重要。這些地區,像香港般,基本上都是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目前來說,這些數據解釋了為何要對「零確診過渡至病毒消退可能沒有損失」這個想法保持審慎樂觀。無論這轉變是預期之內或之外,病例和死亡率進一步增加是很有可能的。人們必須認清這一點和好好討論。尤其是因為香港的醫療系統早已負荷過重,加上香港尤其在年老和體弱人口中疫苗接種率比星加坡或澳洲更低,同時被那兩個國家更廣泛使用低效疫苗。可見我們要更努力緩解不斷變化的Omicron疫情。

最近Omicron病毒肆虐,改變了本港的情況。在這階段,最少在短期內,有3個可能出現的情況:

    1. 疫情受控,回到「零確診」策略
    2. 持續出現確診個案但繼續採取同樣策略
    3. 確診個案上升,導致抗疫策略改變

1. 回到「零確診」策略

香港擁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感染接觸追蹤系統之一。可是這個追蹤所有潛在患者的系統理應只是每天影響較少人。我們現在嘗試追蹤已在社區數天而有機會曾接觸病毒的市民。在香港如此人口密集的城市, Omicron又如此容易廣泛傳播,看來我們不可能現在找出所有潛在感染點,並回到零確診狀態。

2. 持續出現零星確診個案:繼續採取同樣策略

最近的防疫政策是把所有患者送往醫院治療,以及把所有潛在緊密接觸者送往檢疫隔離,無可避免地,這樣將受病床數目和隔離設施數量所限制。同時政府可能會增加這些設施的數量,最少隔離設施會增加,這樣下去便會減至每天只有零星確診個案。但是這一浪Omicron病毒為醫療系統帶來的最大威脅是,如果醫護人員受感染,是需要進行隔離。隔離所有曾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會加速醫療系統崩潰。即使香港具備公共衛生和接觸者追踪方面的專業知識,這種情況卻不太可能持續。

3. 改變策略

最終,與病毒共存是唯一可行而長遠的選項。困難在於如何把改變策略時帶來的傷害減到最低。這種策略的主要是從身體虛弱的市民開始推高疫苗接種率,同時確保確診數字維持至醫療系統可承受的水平。在香港,這意味著政府有機會維持公共衛生限制措施一段時間。 

Omicron 傳染度高。假如最近的疫情受控,這代表目前接觸者追踪和流行病學控制方法取得空前成功,然後,我們將繼續以前的長期策略:

    1. 繼續「零確診」策略
    2. 疫苗接種率達到高水平時,有計劃地應對病毒消退期

以上哪項是最有可能發生?

最終減輕風險的非藥理的措施,視乎主要策略的影響。有關「零確診」策略的討論目前只是圍繞實行「零確診」時子烏虛有的風險。風險是沒可能完全消除,只能盡可能減輕。其中一種未來要吸取的公共衛生教訓是零確診策略有否包括完善的病毒衰退期規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後者主張隔離和邊境管制,會造成市民理性地考慮應否接種疫苗,並且令為老弱人口接種疫苗,甚至強制接種疫苗兩種策略的好壞處,以及道德理由改變。同時,這舉動更鼓勵以責備為主的負面溝通。疫症期間,有關公共衛生政策的討論應是積極、可靠和一致,並應認清未知因素,以及預備好根據數據變化而改變策略。

對自相矛盾和明顯地不合理的社交距離政策感到失望是正常的。傳媒報道質疑禁晚市而不禁午市堂食、最近讓小學和幼稚園停課而不包括中學的理由,這些都是自相矛盾的例子。關閉小學是因為擔憂兒童被隔離的情況,以及如果學校爆發呼吸道感染而引發新冠病毒檢測,將會帶來危機。換句話說,這些政策的理由與減低傳播無關,而是涉及減輕現有政策和管理資源的變數。合理的應對措施是關閉所有學校以抑制傳播,或者最好讓學校繼續授課,同時專注於為弱勢群體接種疫苗,以提供足夠保護。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解釋了保持社交距離的理由。最終,實行社交距離措施是和減低感染發生的機率有關。政府關閉沙灘不是因為在沙灘感染病毒的風險,而是因為前往沙灘令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更衣室期間增加感染點。當然,所有措施都有風險和意想不到的後果。以關閉沙灘來說,這樣會令人轉往商場消遣,從而增加感染風險。實施社交距離措施以減低除下口罩或長期接觸下感染病毒的風險,就像打桌球時把桌球拿走般。困難之處是讓這些感染點保持在臨界點水平以下,以防感染率威脅到醫療系統。最理想的話,這些措施的社會和經濟成本可帶來最大的利益 。在這方面,停課是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因為風險必定包括對兒童教育和社交發展的潛在影響。

現在有跡象顯示社區出現隱形傳播鏈。接下來兩星期理應可看到這些傳播鏈能否受控。雖然抱有最好的希望是合理的,但至少應將計劃轉向緩解傳播而不是零確診。目前環境趨向專注於零確診這單一目標。如果這種情況改變,過渡初期很可能混合不同資訊。接下來數星期,政府很可能會維持社交距離措施。公共衛生措施決策,包括學校停課,會視乎抗疫策略是否傾向「零確診」,還是緩解與病毒共存的損害而有所改變。如果我們最後不放棄讓所有確診者入院治療和讓所有緊密接觸者送往隔離檢疫,變為讓患者在家中隔離,這樣的發展是令我感意外。為了舒緩疫情並過渡至病毒消退期,維持社交距離措施是必須的。雖然理想情況下這會在今年稍候時間積極實施,加上推高弱勢群體的疫苗接種率,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實行積極的緩解策略仍能令香港不受病毒困擾。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1. Lewnard, J. A., Hong, V. X., Patel, M. M., Kahn, R., Lipsitch, M., & Tartof, S. Y. (2022, January 1).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medRxiv. Retrieved January 13, 2022, from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1.11.22269045v1

Topics: 新冠病毒

領康醫療

領康醫療

OT&P領康醫療成立於1994年,國際化醫療團隊配合高水準設施和資源,榮獲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認證。旗下7間診所致力為你提供頂級的綜合醫療服務,包括西醫全科、婦產科、兒科、功能醫學、物理治療及心理諮詢等全面服務。

留言

Advertisement

相關服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