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經痛

經痛的成因、症狀和診斷方法

痛(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經來潮時下腹部出現悸動或痙攣性疼痛,可分為原發性經痛和繼發性經痛,前者為月經子宮肌肉活動所產生的經痛;後者則由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造成。原發性經痛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輕,繼發性經痛需先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作治療。

經痛的成因

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未滿30歲女性出現經痛機會較高
  • 在11歲或更年輕時開始青春期
  • 在月經期間大量出血
  • 不規則的月經出血
  • 有經痛家族史
  • 有吸煙習慣

經痛的種類

  • 原發性經痛
    主要是經期間子宮收縮而引起,通常在踏入青春期、初來經時較多發生,並在每次經期的首一、兩天出現經痛,而每次疼痛的程度也相若,直至年紀漸長情况才有改善

  • 繼發性經痛
    與其他病症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盆腔炎等有關,也可能涉及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經痛的症狀

  • 頭痛  
  • 頭暈
  • 發燒
  • 腹瀉
  • 噁心
  • 下腹部劇烈跳動或痙攣性疼痛
  • 疼痛廷伸到下背部和大腿
  • 疼痛在月經前1至3天開始,在月經開始後24小時達到高峰,並在2至3天消退

經痛的診斷方法

醫生一般會查看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包括骨盆檢查。檢查期間,醫生會檢查病人的生殖器官是否存在異常,並尋找感染跡象。如醫生懷疑其他疾病導致經痛,可能需再作其他檢查,包括:

  • 超聲波檢查、CT掃描或 MRI 掃描
    分析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和卵巢的圖像

  • 腹腔鏡檢查
    幫助檢查潛在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粘連、肌瘤、卵巢囊腫和異位妊娠等

經痛的治療方法

  • 止痛藥
    服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幫助控制疼痛,如患有哮喘或胃、腎或肝問題,可轉為服用撲熱息痛,如普通止痛藥沒有幫助,醫生可能會開出更強效的處方止痛藥

  • 口服避孕藥
    服用含有的激素口服避孕藥,可防止排卵並減輕月經來潮的嚴重程度

  • 手術
    如經痛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等疾病引起的,接受相關手術可以有助舒緩症狀;如不打算生孩子,手術切除子宮也是一種選擇

其他居家舒緩方法


  • 溫和運動
  • 熱敷小腹
  • 按摩小腹周圍
  • 經皮電子神經刺激,向腹部提供溫和電流幫助減輕疼痛

經痛的預防方法

  • 戒煙
  • 定期運動
  • 在經期期間避免飲酒或咖啡
  • 減少精製糖和氫化植物油的攝入量
  • 減少壓力
  • 飲用甘菊茶、攝取含有肉桂和生薑等成份的食物

領康醫療建議

任何女性都有機會遇上經痛的情況。如果你有經痛問題,你可參考以上的抒緩經痛方法。若你在經期以外的日子出現月經痛,即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經痛,就必須盡快進行婦科檢查,及早診斷任何嚴重疾病。

立即預約

 

閱讀更多

知妳所需,護妳所患

參考資料

1. Period pain - NHS.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period-pain/

2. Menstrual cramps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Mayo clinic. (2020, April 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enstrual-cramp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4944

3. Menstrual cramps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Mayo clinic. (2020, April 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enstrual-cramp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4944

4. Menstrual cramp home remedies to manage pain.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omens-health/menstrual-cramp-remedies

5. 【女性健康】 M痛原因 可能與子宮卵巢疾病、癌症等有關 及早求醫解除經痛困擾. (2019, November 8). Retrieved from https://health.mingpao.com/女性健康-m痛原因-可能與子宮卵巢疾病-癌症等有關/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